外交部新发言人耿爽亮相 曾任中国驻美使馆发言人

   2016-09-27 新京报25
核心提示:19月26日,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陆慷(右)介绍新任发言人耿爽(左)。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9月26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
 9月26日,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陆慷(右)介绍新任发言人耿爽(左)。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1
9月26日,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陆慷(右)介绍新任发言人耿爽(左)。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9月26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兼发言人耿爽正式亮相。耿爽是继新闻司司长陆慷之后,成为外交部第30任发言人。

  首场记者会回答12个问题

  “这是外交部新任发言人耿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陆慷首先向与会中外记者介绍新任发言人。随后,耿爽发表简短致辞,“愿与各位记者朋友共同努力,帮助国内外社会各界更加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和立场,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理解与相互信任。”

  当天的记者会上,耿爽共回答了12个问题,涉及中国同加拿大签署《中加关于分享和返还被追缴资产的协定》、《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20周年、朝鲜核问题、叙利亚局势等,顺利完成了作为外交部发言人的首次亮相。

  连续几年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

  耿爽现年43岁,出生于北京,硕士研究生毕业,是位履历丰富的资深外交官。记者梳理发现,在担任发言人前,耿爽任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也曾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并担任过中国驻美国使馆新闻参赞兼使馆发言人,积累了丰富的多边外交和媒体工作经验。

  《中国青年报》2005年的一篇文章在介绍中国年轻外交官时,提到了时任国际司副处长的耿爽,称其连续几年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经常出差的地方是纽约、维也纳、日内瓦等国际组织常驻的地方。

  这篇文章还对国际司进行介绍,国际司主管中国的多边外交,诸如联合国、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等,被认为是外交部“在国际上吵架最厉害的一个司”。

  在担任中国驻美国使馆发言人期间,耿爽并不回避尖锐问题。记者发现,他曾就孔子学院在美遭抵制、黑客网络攻击等问题作出犀利回应,还曾就香港问题给《今日美国》写信,批驳其错误言论。《今日美国》纸质版和网络版同时刊登了上述信函。

  根据惯例,外交部设有三位发言人,发言人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今年7月,在担任外交部发言人六年后,新闻司副司长兼发言人洪磊调任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

  目前,外交部另外两位发言人分别是新闻司司长陆慷和副司长华春莹。

  背景

  外交部记者会 从每周一次到每工作日一次

  1982年3月26日,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钱其琛第一次作为发言人答记者问;1983年3月1日,齐怀远作为第一位正式发言人出现在中外媒体面前;到昨日,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兼发言人耿爽正式亮相。

  外交部发言人制度设立之初,每周举行一次记者会,只主动发布消息,不回答问题,现场翻译用交传,后来改为每月第一周发布会上现场答问。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记者会增加为每周两次,接受提问,翻译方式改用同传。此后,取消了对记者提问次数的限制,直到没人提问发布会才结束。

  2011年9月,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改为每个工作日一次。中国外交部同美国国务院一样,是世界上仅有的两家每个工作日都举行例行记者会的外交部门。

  历任外交部发言人中,男性有24位,其中秦刚在2005年至2010年和2011年至2015年两个时期内担任外交部发言人。女性有5位,被称为“五朵金花”,她们分别是李金华、范慧娟、章启月、姜瑜和华春莹。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新闻发言人卸任后,大多有两种去向,一是升任外交部等部门高级官员,例如钱其琛曾任外交部部长,后任国务院副总理;李肇星2003-2007年任外交部部长;齐怀远、陈建、沈国放、崔天凯和孔泉曾任外交部副部长或部长助理。二是成为驻外大使,如公众熟知的发言人吴健民卸任后成为中国驻荷兰大使、孙玉玺成为中国驻阿富汗大使、章启月成为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刘建超成为中国驻菲律宾大使。

  在外交系统以外,其他各领域也有发言人的身影。例如马毓真和段津曾任国新办副主任,沈国放曾任《世界知识》出版社总编辑。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A8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A8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08126561号  |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