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3年,安徽省东大圩蓄洪区再次被启用。
7月2日,安徽省水利厅官网发布消息称,由于巢湖流域的西河防汛形势严峻,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安徽省防指)于7月1日23时20分,命令东大圩蓄洪区开闸蓄洪。
6月30日20时至7月1日22时,安徽省大别山区、江淮中部降大暴、特大暴雨。受此影响,巢湖流域西河水位迅猛上涨。23时18分,西河缺口站达12.51米,超保证水位0.61米,且继续上涨。
受前期降雨影响,巢湖流域西河水位持续上涨,6月28日18时40分西河缺口站水位达11.30米,超警戒水位0.8米。根据调度方案,6月 28日,安徽省防指向合肥市、安徽省司法厅下发了《关于做好东大圩运用准备的通知》。7月1日18时,当缺口站水位达到保证水位11.9米时,安徽省防指 发出《关于限时做好东大圩蓄洪区运用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于当日22时前将东大圩内有关人员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区,并做好开闸蓄洪准备。
23时许,在接到安徽省司法厅已将东大圩蓄洪区内所有人员全部转移完毕报告后,安徽省防指随即下达蓄洪命令。
东大圩蓄洪区运用,对削减西河洪峰,减轻西河两岸重要圩堤防守压力作用明显。
东大圩蓄洪区属于长江流域蓄滞洪区,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此前报道,蓄滞洪区是长江流域的防洪三大法宝之一,另外两大法宝为1998年后投资建设的隐蔽工程和以三峡大坝为代表的水力控制工程。
东大圩蓄洪区位于庐江县境内,耕地面积6.5万亩,设计蓄洪库容2.3亿立方米,曾于1964、1969、1983、1991、2003年等5次蓄洪。2003年7月11日在西河缺口站水位达12.49米时蓄洪。
蓄滞洪区被认为是分蓄洪水的天然场所,它主要利用低洼地区或湖泊等,分蓄防洪水库和堤防工程无法调蓄的超额洪水。多数蓄滞洪区在历史上属于遭受洪水淹没的洪泛平原。
公开资料显示,在长江、黄河、海河、淮河、松花江、珠江等流域,全国共设有蓄滞洪区90余处,其中仅长江流域就有42处,总面积约1.2万平方 公里(相当于1846个杭州西湖),区内耕地711.8万亩,人口632万人,有效蓄洪容积约589.7亿立方米(相当于5725个杭州西湖)。
从分布来看,长江的42处蓄滞洪区均处中下游干流沿岸,其中重点蓄滞洪区1处,即为位于长江荆江段的荆江分洪区;重要蓄滞洪区12处,多处于荆江下游的武汉市和荆江段末端的城陵矶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