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鞍钢厂内,机器轰鸣,火红的钢水,昼夜不歇,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对于未来的不确定,让炼钢工人们心中五味杂陈。
从盈 利大户到整体亏损,鞍钢集团近10多年来的起伏成为全国钢铁行业今昔巨变的缩影。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的今天,鞍钢集团如何自救求生?对攀成钢冶炼 部分“断腕”关停的背后有哪些考量?经济新常态下,钢铁、煤炭行业 “去产能、去库存”供给侧改革的发令枪已鸣枪,鞍钢集团下一步如何化解产能?钢铁行业产业工人又面临哪些新的人生选择?
日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来到辽宁鞍山,走进鞍钢集团,走近鞍钢人,近距离感受这家承载着昔日家国荣耀的知名企业,为走出困局所作的努力与探索,或为当前国内钢铁产业“去产能”提供某种借鉴。
钢铁行业进入“冰河期”:从钢铁“印钞机”到“钢价不如白菜价”
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的鞍钢,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几乎演绎了一个时代的风光。上世纪50年代 初,鞍钢的钢铁产量擎起全国钢铁工业的半壁江山,支援全国。有数据显示,1949年~1952年,鞍钢的铁、钢、钢材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6%、64%和 47%。
作为三线城市的鞍山市,因钢而立,因钢而兴,因钢而闻名全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鞍钢经济代表着鞍山经济,鞍钢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最高时曾占鞍山市的90%。
这座城市处处留有鞍钢的烙印,人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鞍钢”二字,鞍山人对鞍钢充满了记忆与感情。
有着34年工龄的鞍钢股份炼钢总厂一线工人田力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三代都是鞍钢职工,是跟着鞍钢一同成长的,对鞍钢有着深厚的感情。“很多鞍山人从鞍钢幼儿园念到鞍山钢铁学院,住的是鞍钢分配的福利房,用的是鞍钢提供的煤气,姑娘们更以能嫁给一个鞍钢工人为荣”。
在鞍山人眼中,“鞍钢”意味着稳定的工作、薪酬和良好的福利待遇。然而世事变化快,如今钢铁行业已物是人非。中钢协的数据显示,中国钢铁行业2015年亏损超过1000亿元。
鞍钢集团下属子公司鞍钢股份交出的2015年成绩单显示,公司巨亏45.9亿元,创上市以来最大亏损,同期下滑594.9%。面对巨额亏损,鞍钢股份称,“国内外钢铁行业进入了挑战最为严峻、竞争最为惨烈、生存最为艰难的‘冰河期’。”
效益的直线下滑反映在田力的工资单上:2015年11月工资降了5%,2016年1月再降30%,他拿到手的钱从税后最高时4000元左右降到了不足3000元。而鞍钢领导层的工资更是拦腰斩,先降25%,再降30%。
“这么多年随着鞍钢效益起起伏伏,老工人们对工资的浮动早已习惯。但像这么大幅度的降薪还是第一次。会不会出现进一步降薪,是我们这些工人现在最担心的,私下聚在一起探讨鞍钢未来的发展。”田力苦笑着说,现如今,“鞍钢工人”已不再是姑娘们青睐的“香饽饽”。
鞍钢集团陷入困境,实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背后印刻着中国经济发展转轨的烙印。
从2002年~2012年10年间,钢铁行业经历了“黄金十年”,中国粗钢产量从1.8亿吨上升到7.2亿吨的规模,甚至有人将钢企的轧机比做“印钞机”。
2010年,鞍钢与攀钢进行联合重组,鞍钢与攀钢整体划入新设立的鞍钢集团公司,均作为鞍钢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重组后,鞍钢集团产能突破3500万 吨。 2012年,鞍钢集团更以1557亿元人民币销售收入,首次出现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12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2015年鞍钢钢产量3250 万吨,较2014年的3435万吨减少185万吨。
此时,正是中国钢铁行业高歌猛进之际。然而问题随之而来,大规模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 以及世界经济疲软,令全球钢铁市场陷入困境,钢铁行业失去盈利能力。随着黄金十年的结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入经济新常态,钢铁产量在2015年出现数 十年来首次下降,钢铁价格也开始大幅下跌,钢坯价格跌至低于1600元/吨的水平,较2012年1月下跌60%,出现了“钢价不如白菜价”的惨状。
钢铁企业纷纷陷入亏损境地,鞍钢集团也未能幸免。当前在“去产能、去库存”大背景下,鞍钢集团的改革转型迫在眉睫。“断腕”自救:昔日“明星企业”攀成钢关停部分生产线
为应对市场下行压力,实现企业脱困转型,鞍钢集团于2015年3月主动关停了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成钢”)的4座405立方米高炉、1座80吨转炉、1座100吨提钒转炉,共压减炼铁产能180万吨、炼钢产能170万吨。
这家运行57年的昔日明星企业,是成都市首家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工业企业。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产能过剩影响,企业持续亏损,资产负债率高企。加之冶炼装备落后、结构布局不合理、人工物流成本高、历史包袱沉重等因素影响,攀成钢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亏损严重。
“史上最严”《环保法》的出台,又使其面临环保升级压力。除此之外,攀成钢主要产品无缝钢管也是产能过剩的重灾区。
经过多方考虑,鞍钢集团决定“壮士断腕”。2015年3月,在攀成钢的关停声明中称,关闭攀成钢部分生产线意在削减过剩产能,钢厂近200万吨年产能的绝大部分会被封存。
据介绍,攀成钢原有职工将近1.5万人,现通过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9200余名,内部退养370余人。
有着19年工龄的保卫部消防队队长刘峰是其中一员。攀成钢炼铁厂高炉生产线关停后,刘峰自愿选择与企业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拿到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在当地和朋友合开了一家火锅店,开始自主创业。
“对我们而言,这是个机会。企业效益不好,工人对于未来很迷茫和担心。”刘峰说,拿到了补偿金,现在火锅店开始走入正轨,算是有了盼头。
关停不适应市场竞争的生产线只是第一步。目前,攀成钢正利用产能关停后的土地、厂房等存量资源,借助蓉欧、蓉亚的区位优势,采取互联网+智慧制造+物联+金融+产业孵化等模式,打造高端智慧制造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的国内国际跨境电商集散地,推进转型升级。
据悉,鞍钢集团将进一步落实“去产能”政策,关停部分扭亏无望的生产线。一线工人“离岗居家” 部分管理岗位被撤除“瘦身”
关闭落后生产线、大刀阔斧去产能,分流人员的转岗再就业成为重中之重。
根据国资委最新要求,2016年鞍钢集团工资总额预算预计比上年下降8%~10%。减员降薪,成为鞍钢控制成本的无奈之举。
根据鞍钢集团人力资源优化的指导意见,比照世界先进钢铁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到2018年,鞍钢集团用工总量需控制在10万人以内。目前,鞍钢集团总人数在16万左右,是否能够完成如此大规模的人员分流,是一个巨大考验。
对于人员分流安置,鞍钢集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首先是优化劳务用工,将劳务派遣用工比例严格控制在10%以内,对亏损企业使用的各类劳务用工予以坚决清退,通过增加正式职工工作范围、职责或转移安置优化人员,顶替劳务人员。目前,各类劳务用工比去年同期减少两万余人。
其次是实施内部退养(离岗居家),经本人申请、单位同意,办理内部退养。鞍钢集团下属的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已有3600人自愿签约办理了内部退养。
田力是符合内部退养政策的一线工人,但他并没有选择“离岗居家”。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他已经在鞍钢干了一辈子了,除了炼钢没有其他技能,他愿意坚持干到退休,“希望我的工人生涯有一个圆满的句号”。
鞍钢的部分一线工人递交申请,选择“离岗居家”。田力说,选择居家的大多是一些身体不好,或愿意再干第二职业的。“鞍钢一线工人大多属于技术工种,像配管、电工每天都能赚300元左右,很多工人既能拿到居家的工资又干个第二职业,增加了收入”。
鞍钢作为老国企,人员多,管理层机构臃肿,社会负担重,也到了该动“手术”的时候。对此,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已作出工作安排, 根据单位性质压缩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20%~30%,让企业进行“瘦身”。按照“岗位是资源,上岗靠竞争”的理念,管理人员将通过竞聘的方式竞争上岗,以 此来调动积极性并提高工作效率。
“人员安置是最重要的问题,一个职工背后就是一个家庭,甚至有些家庭多个成员都在鞍钢工作。”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有关人员说,鞍钢集团已制定了一系列人力资源优化方案,包括实施内部转岗、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对外输出,等等。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建立了1000亿元用于转岗安置的专项资金,力争“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而由于鞍山地区没有其他支柱型企业,再就业问题艰难,鞍钢能否顺利走出困境扭亏为盈,安置好职工还需拭目以待。
而最新的消息是,鞍钢集团5月已实现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