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获中国工程界最高奖

   2016-06-02 181
核心提示:昨天,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在京举行,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获得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中分量最重的成就奖,这也是

昨天,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在京举行,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获得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中分量最重的成就奖,这也是我国工程界的最高奖,另有33名专家分获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和青年奖。

1982年以来,钟南山历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广州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及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南山首次提出“隐匿性哮喘”的概念及简易的哮喘治疗方法,支持制定了我国非典型性肺炎、H5N1等急性传染疾病诊治指南,在2003年非典防治中取得了全球最高的存活率,并在以后的H7N9、MERS及H5N6等重症传染疾病的抢救中取得成功。

光华工程科技奖由中国工程院管理,旨在奖励工程科技及工程管理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的中国优秀工程师、科学家。自2002年第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起,在原设工程奖的基础上增设成就奖和青年奖。

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产生工程奖、青年奖各十数名,但成就奖仅有一名,其得主可获得百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创下我国工程科技界奖金额的最高纪录。

根据规定,成就奖不单独提名,须在工程奖获奖者中产生。成就奖获奖者由理事会评审,理事会理事由主要捐资人、现任中国工程院领导、现任工程院各 学部主任和部分知名专家组成,原则上不少于11人。自1996年首次颁奖至今,已先后有机械、运载、信息、电子、化工、冶金、材料、能源、矿业、土木、水 利、建筑、环境、轻纺、农业、医药、卫生、工程管理等领域的234位院士专家获得工程奖。

其中的成就奖用以表彰那些在工程科学领域作出过重要贡献和成就的人,这也是我国社会力量设立的工程界最高奖励。至今,获得成就奖的仅有钟南山和 钱正英(水利水电专家)、潘家铮(水利水电和土木工程专家)、朱光亚(“两弹一星”元勋)、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张光斗(水利水电专家和工程教 育家)6人。

新晋院士

70名“新人”获颁院士牌

昨天,中国工程院还为2015年新增选的70名院士颁发了院士牌和证书。

两院院士增选每两年举行一次,2015年是两院院士制度改革后首次进行院士增选,去年12月,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工程院院士群体再添70名“新人”,更多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当选。

统计显示,新当选的70名工程院院士中,男性67人,占95.7%,女性3人,占4.3%;最小年龄47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56.2 岁,比2013年增选的院士平均年龄下降0.7岁;60岁(含)以下的56人,占80%;61岁至70岁(含)的12人,占17.1%;70岁以上的2 人,占2.9%。

在这些新当选的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4人,占48.6%;研究院所15人,占21.4%;企业及医院21人,占30%。共有6个尚无院士的二级学科产生了新当选院士,激光增材制造、大数据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学科方向均有新当选院士。

今年67岁的新晋院士彭永臻是北京工业大学教授,著名城市污水治理专家,主攻专业是市政工程。昨天拿到院士牌的他,首先对长期以来支持理解他的 人表示感谢。彭永臻回忆,去年年底收到工程院发来的《致新当选院士所在单位的一封信》,记得其中要求不要举办当选院士的庆祝活动,也不宜处处以“院士”称 呼。当时,他立即把信交给校领导,校长说也收到了同样的信,他们都很赞成工程院的意见,学校没有搞任何庆祝活动。

彭永臻说,有院士在报告中提及当选院士后的压力、动力、定力和扰力,作为搞污水处理的他,属于环境保护领域,也在高校工作,又新当选院士,“我 能明显感到,近年来公众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环境问题,也没有像对待其他领域和群体那样,如此关注院士群体,特别是两年一 度的院士增选,更加关注院士的言行。”

彭永臻表示,去年的院士增选有几项改革措施做得不错。例如,进一步规定了申报院士的基本条件,在院士候选人所在单位网上公示提名书,增加了透明度和公开性,不同学部相关学科的候选人材料请另一学部的同行院士评审,等等。

彭永臻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比如将院士候选人的提名书等材料,放到工程院的网站上公示,让全国相关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同行都能看到,这 样既能有广泛监督作用,又能通过这个平台宣传候选人的科研成果。这样做,候选人提名书将更加实事求是、更加准确,随后举报也会相应减少。此外,在有必要的 文件中,进一步明确当年院士候选人的申报资格与基本条件,有必要进一步明确院士行为准则。

对话钟南山

“公立医院要恢复它的公益性”

要在广州建设亚洲最大呼吸中心

京华时报:对于获得这一工程界殊荣您有何感受?

钟南山:说实在的,没有想到成就奖是我。跟这些工程界大家相比,医药工作部主席团给我的认可,更大的是对我的鞭策。再过半年,我将进入“80后”。在这个时期,我还有几个愿望需要实现,给我这一个荣誉,对我是一个动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全世界很难解决的难题,我现在正在跟国外赛跑,研究如何早期发现它的疾病,在没有症状出现前就发现它。目前我们已经率先发表 了一篇文章。(编者注:2009年1月24日,国际临床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公布3篇2008年度最优秀论文,由钟南山领衔的论文《羧甲司坦对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作用(PEACE研究):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得票数最高。这是我国学术界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柳叶刀》上被评选为论文第一名。)

同时,对社区里没有症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给予治疗。一般治疗是肺功能比正常降低50%才治疗,完全不像高血压和糖尿病,高了就治疗。这个愿望已经快完成了,目前已经领先国外进行更早预防和治疗。

同时,我还有个愿望,要在广州建立亚洲最大的呼吸中心,由于大气污染和传染病以及抽烟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很大,因此建立呼吸中心的目的是搞医教研结合,做一个大的平台。

广东省政府已经同意建一个24万平方米的中心,跟很多国家研究单位和药厂建立合作,整个过程需要两年多时间。未来各种传染病都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总方向,培养这方面的精英人才。同时,引入大型药企,更方便有专长的专家进行研究。此外,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国的人才共同研究疑难病症。这个呼吸中心的建设现在还需要一个环保部门的批示,估计一个月内就可以开工。

今年“三会聚首”重在“驱动创新”

京华时报:这两天您参加了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科技界“三会聚首”(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召开),创新驱动是其中的一个核心议题,您如何理解创新驱动的紧迫性?

钟南山:我自己很欣赏习主席的一句话:“把文章写在祖国广大土地上,把科研成果运用到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这句话有很重要的含义,就是创 造理念要真正用在老百姓身上。比如,我是搞医疗的,在进行诊断预防上得让老百姓得益。创新驱动最核心的含义在这里。不同于单纯的发现,那只是一种创意,不 叫创新。真正的创新是需要落地开花结果的。

我参加过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那时候邓小平提出口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被誉为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今年的“三会聚首”更是提到了更 高层面,除了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对科技人员要求如何创新,更重要的是给了更多更广的环境,把国家各个部委的一把手都叫来,这给我一个更高的信号是“驱 动创新”,而不仅仅是“创新驱动”。后者是各行各业来促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今年大会更重要的含义是“驱动创新”。

就如两位领导人所说的那样,体制要为创新服务,在申请财政经费的分配和管理权限等方面要很好改进管理,服从科学家的创新气氛和积极性。中央领导 要求对创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各级领导要创造好的环境来调动科学家的积极性,同时,提供好的制度和风气,来鼓舞科学家拥有创新土壤和温度。

让百姓得到价廉有效医疗服务

京华时报:您对工程院计划打造国家高端智库有何建议?

钟南山:我有责任在医改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打造国家智库中,从事医疗的人应该团结起来推出适合我国医改方面的建议。我的医改方向是,现在强调的供给侧改革,同样适用于医疗卫生体系。

大医院究竟姓公还是姓私,现在还比较模糊。全国没有一家真正意义的公立医院,政府只给公立医院10%的投资,比如在建筑方面给予支持,但其他需要医院自己搞定,医生要做很多事情,需要从老百姓腰包掏钱,这是一个要害。

我在去年提出,政府要把公立医院的责任真正担当起来,彻底剥夺它的独立性,让老百姓得到价廉有效的医疗服务,同时要调动医卫人员的积极性,就像 要使得科技人员公平获得名利双收,使得科技人员得到合理的尊严和优惠的收入。公立医院需要恢复它的公益性,政府不要把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扔给社会,政府主要 是解决老百姓吃饭、教育、医疗和住房问题。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A8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A8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08126561号  |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