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制度的出现,本意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和选拔优秀人才,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公平甚至“招生黑幕”。未来高考加分制度会出现怎样的走向?有关专家提出可能出现三个趋势。
一是除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等特殊考生外,加分项目进一步收紧甚至取消。
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赵俊芳说,一些省份取消高考地方性加分或调整部分加分项目,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以往的加分照顾了部分特殊群 体,但执行过程中容易混入各种复杂因素,被人为操作,影响高考公平。高考是人才选拔的过程,要确保公平、公开、公正,除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等特殊考生外,加 分项目将进一步减少。
二是加分在招录中的实际作用慢慢减弱甚至消失。
从目前一些高校的招录情况看,这一趋向已有显现。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鹤说,吉林大学多年来一直坚持投档看加分、录取专业不看加分的原则。原来一些地方加分项目太多,影响了教育公平,因此各省市根据国家要求进行规范是有必要的。
中国传媒大学的招生章程规定中提到,学校在提档时,原则上承认省级招办报教育部备案的全国性加分项目,但录取时以实际高考成绩为准。实考分相同 的情况下,优先录取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一些高校负责人表示,由于教育不均衡的长期存在,加分在未来还将继续存在,但其实际作用将逐步式微。
三是随着信用体系建立完善,加分成为综合素质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劳凯生认为,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有类似于加分的推荐制度。随着未来信用体系的建立完善,学生、家长或者学校如果作假,就会受到严厉惩处、影响声誉,加分成为综合素质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分“瘦身”后 如何体现教育个性化?
目前,各地加分项目持续“瘦身”,那么教育个性化何去何从?高考招录又如何真正实现选贤择优?
吉林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教师张浩然说,很多加分项目取消后,对于所有学生来说更公平,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多位专家认为,在取消加分、促进公平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学生个性化培养。一方面,高考改革中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设计应该更为科学、合理、细化, 不单纯从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角度衡量考生,更要从考生某一方面的潜质、某一学科的素养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为具有可培养潜质的专才留出成长空间;另一 方面,高中教育中,不应因取消加分项目而忽视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要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广泛培养兴趣爱好,否则又将重回应试教育。
杨东平说,取消地方性加分,减少全国性加分的项目是大趋势。这体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宗旨。现在,一些地方试行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对加分的择优功能正在形成替代。
目前,广东、上海、浙江等地的研究型大学,都在进行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招生模式的试点。以广东为例,南方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参与 了该省今年的的综合评价录取试点。这一录取模式参考学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6∶3∶1的比例进行综合评价招生录 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