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被视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的“网底”,在医疗体制改革大背景下,如何解决村医技术落后,后继乏人的问题?
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多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
在现有政策和收入 难以吸引医学院毕业生扎根村庄的情况下,可考虑由县医院轮流培训村医。此外,可特事特办,将取得助理医师资格的村医并入乡镇卫生院管理,以此破解我国三级 医疗卫生“网底”稳定的难题。
村医困境
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一个特殊群体,关涉9亿农民的健康,但村医技术薄弱问题凸出,这可从全国人大代表栗翠田所述一事管窥。
栗翠田说,去年他们村发生一起诊疗事件,一村民头上开个小口,村里的医生处理不了,最后只能用面粉“糊”。村医技术薄弱,老百姓看病只有去县城或市医院,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增加医院的压力。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郭凤莲了解,现在大部分村庄建了医疗室,但有的是空架子,有的村医靠关系进入村卫生室,根本不懂医。“这样如何能做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
如何解决村医技术落后的问题?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秦真岭建议试点医院联系制度,好的医生、专家定期到基层的社区医院进行坐诊,如此一来,村民可得到好治疗,也可对农村社区的医生进行培训。
此外,留不住人是村医队伍面临的更大的问题。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高广生曾多次下乡调研,他介绍说,现在在岗的乡村医生多是赤脚医生出身,历 史造成了他们缺少专业学历,难以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此外,乡村医生没有稳定的工资,靠半医半农来养家糊口,还承担着50%的公共卫生责任,仅靠公共卫生经 费补偿,各地区补偿的标准还不一样。乡村医生还缺乏养老保障,一旦由于年龄原因退出岗位,养老问题突出。
在今年1月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还表示,要千方百计提高乡村医生待遇,为他们搭建留得住、能发展、有保障的舞台,使有能力的村医乐意留在农村。
南京经验
如何建设乡村医生队伍,让村医留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刘德培曾对此做过调研,他推介南京的经验和做法。他介绍说,南京把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轮流 安排到县医院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同时通过考试的村医可进入乡镇卫生院系统,但作为乡镇卫生院派出人员,还在村里工作,这样村医来源问题已落 实四成。“在政策、收入各方面都没有落实到位之前,想让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到基层工作,还有一定难度,南京的经验是切实可行的,村民还比较满意医疗服务的 效果。”
高广生曾连续三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解决乡村医生后顾之忧的建议。他认为,要解决村医的问题,必须要靠法治来保障,建议在基本医疗卫生法中明确规定乡村医生在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地位,赋予乡村医生公共性服务和基本医疗两大职能,建立适宜的乡村医生养老制度。
“最关键的是要解决村医的资质问题,资历问题是解决身份问题的前提。”高广生建议,国家应加快制定针对乡村医生的资质认证制度,加快出台,采取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特事特办,分期分批培训,将取得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并入乡镇卫生医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医生存在的困难,以破解我国三 级医疗卫生“网底”稳定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