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网日前在其网站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 案(九)(草案)(二次审议稿)》。公众可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和建议,时间为2015年7月6日至2015年8月5日。
其中,备受关注的《网络安全法》草案规定,重大突发安全事件可临时限制网络通信;入网必须实名制,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可处10倍罚款。
突发事件临时性“限网”或将入法
昨天,《网络安全法》草案中的一条规定引发网友热议:因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处置重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需要,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在部分地区对网络通信采取限制等临时措施。
此前,已有一些地区对突发安全事件采取切断网络、手机通信等应急措施,但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2007年11月开始实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政府当依法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包括“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料、燃气、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以及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上述条款中,“设备、设施”范围很广,并未明确,而网络安全法草案则明确了限制“网络通信”的措施,如果这一条写入法律,今后为公共安全进行临时性“限网”将有法可依。
网络接入、电话入网必须“实名制”
《网络安全法》草案对网络“实名制”作出规定,无论是网络接入、域名注册,还是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网络运营者都必须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如果违反规定提供服务,网络运营者轻则将被责令改正,重则将受到5万-50万元罚款的处罚。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其中就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服务,用户要提供真实身份信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陈欣新此前接受采访时提到,用户提供真实身份并不等同于网络发言“实名制”,今后微博、博客等网络用户仍可显示非真 实名字,他同时指出,这一规定的好处在于,当有人以虚拟身份发表侵害他人权益的信息时,当事人要以民事诉讼方式来找到加害人就比较容易。
买卖个人信息最高可处10倍罚款
南都记者注意到,《网络安全法》草案多条条款均围绕个人信息保护,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公民个人信息当经被收集者同意,必须严格保密, 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根据草案,侵害公民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窃取或非法获取,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尚不构成犯罪的,最高可处违法所得10倍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最高可处5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关闭网站或吊销营业执照。
多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审议认为,上述处罚力度不够。
热点
A
何谓重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2006年发布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并按性质、严重 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等级,其中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南都记者发现,一些地区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制定了具体标准,比如《四川省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将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分为群体性事件、金融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等。
B
“限网”措施为何写入草案?
“网络安全实际上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涉不特定、多数人的群体安全”,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向南都记者指出,在互联网高度发达后, 很多现实中的社会问题会经过网络发酵、放大,通过网络信息传递导致越来越严重,因此将这一条写入草案,与网络信息传播本身的特性有关。
胡颖廉提到,过去实践中有过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进行网络通信管制,有一定效果,比如一些群体性事件中,往往真相还没查明,就已谣言四起,而网络又十分有利于谣言扩散,又比如当前越来越多境外组织通过网络组织境内的群体性事件,一定的管制措施可以起到组织渗透的作用。
“从国际惯例看,也是有支持的”,胡颖廉提到,西方国家的法律中也有类似规定,国家政府有权在特定情形下采取临时的非常态的管制措施,其中就包括对互联网这个虚拟社会进行管制。
C
“限网络通信”如何防止被滥用?
“尽管如此,这一条如果被写进网络安全法的话,需要相关规定来保障实施”,胡颖廉特别强调,该条款本质上是对公民权利的限制,限制公民通信自由,只能在非常态条件下采取,什么情况下可以采取这一措施,如何采取,都必须有清楚的规定,这一点非常重要。
根据草案,有权采取临时性限制的,只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且后者要经国务院批准,也就是将“限网”权限制在国务院手中,而国务院是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胡颖廉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为了阻止该条款被滥用,保证采取相关措施的决策权威性。但他指出,还应明确救济渠道、补救机制,比如导致经济损失、其他不必要的损失后怎么办,需出台具体办法。
南都记者 商西 实习生 白小豆
网络运行安全
●网络产品、服务的提供者不得设置恶意程序。
●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须提供真实身份信息。
网络信息安全
●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公民个人信息,应当严格保密。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应急处置
●国家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应急工作机制,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分级,并规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县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因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处置重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需要,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在部分地区对网络通信采取限制等临时措施。
法律责任
●网络运营者不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网络运营者未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或者对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相关服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 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撤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获取、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境外存储网络数据,或者未经安全评估向境外的组织或者个人提供网络数据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 收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撤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 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