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下午4点,勐海县打洛镇勐板村委会老邦约哈尼寨的首对双胞胎,在结束了一场全村人逼迫“断绝关系”或“离婚自保”的风波后,从位于临沧的外婆家,顺利回到哈尼山寨。双胞胎在打洛镇政府派车护送下进村,得到了全村人到村口迎接的最高礼遇。
回想起两个月前孩子出生后的那一段经历,朱边和张仙娥这对年轻的夫妇真像是做了个噩梦。
双胞胎出世父亲被逼做选择
老邦约村位于打洛海拔最高的群山之巅,这里不仅山路崎岖,而且还是打洛镇勐板村委会10个哈尼族寨子中山路最为崎岖的村寨,也是规模最大的山寨,平时与外界接触较少。
9月11日,山寨内24岁的村民朱边当了父亲,妻子张仙娥在娘家临沧凤庆县给他生下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男孩。
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一件多么喜庆的事!
不过当朱边喜滋滋地打电话给家里报喜时,却听到电话那头的父亲很惊慌。朱边从小外出读书,初中毕业后就到景洪打工,直到与同在景洪打工的妻子相识结婚,他都很少在村寨内居住。他奇怪为什么父亲会惊慌。
“生出双胞胎不吉利,全村的人都会不让你们和孩子进寨子的。”父亲说,这个规矩他也是从上一辈的老人那里听来的。由于整个村委会的10个哈尼族寨子从来就没有出生过双胞胎,所以他也不知道村民们会怎么处置他们一家人。
朱边后来得知,在父亲将家里生了双胞胎的消息告诉村民后,全村70多户人家就像炸开锅了一样,各种指责和谩骂涌来。他独自赶回村寨后才知道,村民们都把双胞胎视为“怪胎”,认为会给村寨带来灾害。因此给他提出两个选择:要么与父母断绝关系搬出村寨;要么与妻子离婚放弃孩子。
最终经过反复哀求,并且宰杀了10头牲畜(他们家能够拿得出来的所有财产了)请全村人吃饭,并由“龙巴头”(村里最有威信的长老)做法事“消灾解难”,还是无法得到村民们的谅解。
当地工作组进村做工作
11月初,事情还是得不到解决。深感绝望的朱边突然想到在景洪打工认识会上网发帖子的朋友。于是将此事请朋友发到了网上求助。
网帖引起了不少关注,其中也包括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副部长段金华。他在第一时间对网友的质疑作出回应的同时,迅速将此情况通报给了勐海县委、县政府。
当地接到通报后对此事高度重视,成立工作小组,进村入户做群众工作,并召开“崇尚科学 破除陈规陋习”为主题的专题会议,进行科学生育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通过宣传教育,老邦约全体村民最终同意朱边夫妇将双胞胎孩子带回村中抚养,并按下手印做了保证,使得这个事件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这次事件在当地也属特例
“其实西双版纳的大多数哈尼族寨子都能够接受双胞胎的。”勐海县民宗局副局长边伍说。他也是哈尼族,对哈尼族民俗颇有研究。他告诉记者,自己家那个寨子早在1959年就有双胞胎出生,现在那对双胞胎都已经有儿孙了。
据边伍介绍,过去哈尼族由于居住在山上,老虎豹子等猛兽出没的年代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这从客观上要求身体非常强壮的村民才能存活下来。加上哈尼族有着7代以内的亲戚不通婚的优生优育传统,因此在西双版纳的哈尼族新生儿中很少有畸形胎出现。过去由于缺少医学常识,一旦出现“六指”、兔唇等胎儿,甚至出现一胎生两个孩子的情况,大家就会认为是“怪胎”、“不吉利”,因为恐慌,会对生“怪胎”的人家进行惩罚。
“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医学常识的普及,各个村寨过去存在的陈规陋习几乎都已经破除了。”边伍说,老邦约出现的这次事件,完全是个特例。
兄弟俩取名“边境”“边防”
25日,记者一进入老邦约,就看到这个古朴的村寨充满了喜气。位于寨子西头的朱边家的竹楼前,村民们正在准备以全村同宴的方式来欢迎朱边夫妇带着双胞胎回村。
与此同时,勐海县妇联、民宗局和打洛镇党委政府的相关领导,以及勐板村委会干部,都纷纷带着大米、水果、棉被和红包来进行慰问。
看着村民们的一张张笑脸,朱边夫妇俩脸上也展开了灿烂的笑容。“哥哥取名边境、弟弟取名边防。”朱边告诉记者说,在11月16日他前往临沧接双胞胎回来时,打洛边防检查站的官兵给他送来了衣服等物,还开车送他到公路上坐客车,那时他就决定了给兄弟俩取的名字,意思就是生在边境地区的兄弟俩,这一切来之不易,长大以后要为国家守好边防。首席记者 戴振华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