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揭再融资市场伤疤
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IPO及再融资合计1.33万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再融资规模创历史之最,占融资总规模的90%以上。2014年和2015年A股市场总体融资额分别为7490亿元、15215亿元,其中再融资占比分别为91.1%和89.6%,2017年再融资市场依然火热。
A股市场一直以来让投资者担心的利空就是公司持股5%以上大股东的不断减持, 而这些减持股东持有的筹码大部分来源于再融资市场,市场对监管层如何看待目前A股市场再融资非常关注。
在1月20日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对于市场关心的再融资政策,证监会有了明确表态,证监会表示,“再融资市场出现了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融资结构不合理、募集资金使用随意性大、效益不高等”。
证监会称,2016年以来证监会就加强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监管,严格审核及规范募集资金投向,多家上市公司知难而退,主动撤回再融资申请,调减再融资金额。
2016年3月世茂股份推出了一份66.7亿元的定增计划,公司拟发行股份募集66.7亿元收购实控人旗下的三大商业地产项目,最终证监会以定增方案存在“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否决了此次定增方案。这也是证监会2016年8月重申“企业再融资募集资金不鼓励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政策后,首个被否的房企定增方案。
募集资金将用于“化工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及“基于化工行业的产业金融平台建设项目”。此后公司调低了定增价格为不低于5.38元/股,定增数量由5.3亿股调整为7.43亿股,募集资金不变。但是在2016年5月,公司做出第三次修订,募集资金从40亿元“瘦身”为11亿元,虽然“瘦身”,但是公司最终仍旧没有顶住压力主动终止了定增。
据金浦钛业2016年9月20日公告显示,经综合考虑目前资本市场整体融资环境、监管政策要求以及公司业务发展规划等诸多因素,经公司审慎研究,公司决定终止定增事项,并向证监会申请撤回相关申报材料。
先融资后理财层出不穷
证监会不止一次表示,企业再融资募集资金不鼓励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证监会认为再融资市场出现的几个问题中,上市公司过度融资成为首要问题,所谓过度融资就是上市公司募投项目本需要的资金和拟募集的资金存在着差距,拟募资资金要远超过公司项目实际需要的资金,而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量募集资金出现闲置,最终沦为理财资金或者补充流动资金。
冀中能源2017年1月2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在1月20日作出了两项决议,第一项是为提高资金做用效率,增加现金资产收益,根据公司经营发展计划和资金状况,2017 年度,公司拟使用合计不超过30亿元自有资金用于委托理财。第二项则是确定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发行方式的议案,同意公司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不超过20亿元(含20亿元)公司债券。
对于冀中能源投资者来说,这种逻辑是有点想不通的,“既然有钱去理财,为什么还要发债,用30亿元理财,然后发行债券,恶意圈钱,证监会应该严查。”北京一位私募人士表示,“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理财的收益率和债券利率之间或许存在着一定的获利空间,如果债券利率高于理财收益,这种现象是不会出现的,但是显然这样对于上市公司振兴主业有消极影响。”
诸如胜利精密的公司在A股市场非常普遍,这些公司的逻辑是,资金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拿去理财,但是让投资者不解的是,公司募投项目似乎变得可有可无,部分上市公司募投项目进展缓慢,闲置的募集资金最终却直接转为了流动资金,募投项目因为不及预期而终止。
其实一边理财一边圈钱的上市公司还有不少,比如上市公司大康农业,公司2017年1月6日发布了公司使用募集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的进展公告,公司此前董事会同意公司及子公司合计使用不超过27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投资保本型理财产品,27亿元资金用于理财,显然规模不小,也表现出了公司的资金实力。
但是目前公司仍旧在发行公司债券募集资金,2016年9月大康农业公告称,将发行10亿元的公司债券。
实际上大康农业理财史由来已久,大康农业开始进行委托理财是2015年5月,2015年5月9日大康农业股东大会通过同意大康农业及子公司可以合计使用不超过3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投资保本型理财产品,而公司的理财资金就大量来源于2013年度的定增募集资金。
在利用大量资金用于理财后,大康农业又在2015年6月推出定增方案,拟募资11.5亿元用于改造克拉法牧场和洛岑牧场,不过此后公司因为某种原因主动终止了此次定增。
“很多上市公司前脚融资后脚理财的现象频频出现,这种现象正在对市场产生“很坏”的影响。说明上市公司对其主业信心不大,是一种不思进取的行为。若上市企业疏远主业过度沉迷于投资理财,或者把理财作为长期性投资,可能会把主业给荒废了,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融资频率和融资规模将受限
诟病部分上市公司玩坏再融资的案例中要数盛屯矿业最为知名,盛屯矿业在2017年1月11日发布定增预案,公司拟非公开发行3.62亿股,募集不超过25亿元资金,其中1.4亿元资金用于收购恒源鑫茂80%股权,1.6亿元用于对恒源鑫茂股东进行还债,2亿元用于信息化平台项目,剩余2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盛屯矿业的定增也被指是在恶意圈钱,因为公司实际募投项目只需要5亿元资金,而20亿元资金却是在补血,很难想象的是,公司最开始的定增方案是拟募资36.88亿元,也就是说,按照这个规模,补血资金将达到30多亿元。盛屯矿业2017年1月17日又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5亿元公司债,募集资金将用于项目建设、股权投资、调整债务结构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等,盛屯矿业在疯狂圈钱。据有关媒体统计,盛屯矿业在过去四年共成功完成了4次定增募集了35亿元的资金。多次圈钱补血的盛屯矿业也在2016年发布公告授权公司的管理层购买不超过5亿元理财产品。
对于未来监管层对再融资监管的方向,证监会也在上周五给予了明示,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采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频繁融资或者限制单次融资金额过大的定增,健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现场检查制度,督促保荐机构对在审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进行复核”。
证监会的态度非常明确,频繁进行融资的上市公司将受到限制,同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规模也将受到限制,一次性募资几十亿元或者上百亿元的情况将变得不常见。同时证监会还表示将对2006年一直沿用至今的再融资制度进行优化调整。
“建议监管层应高度重视和关注,对募集的资金被大量挪用的上市公司展开全面调查,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遏制这种‘乱象’的发生。一旦发现大规模转作他用的,坚决以‘欺诈’情形进行立案。从股市取得的资金,只能够依照当初的承诺用到该用的地方,绝不能随意使用。”宋清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