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呈上升趋势,我国基本养老金压力不断加大,而从企业减少成本的角度看,又要求社会降低 保险 费率。在这种矛盾状态下,构筑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迫在眉睫。
4月22日,中国基金业协会联合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环球)(ICI Global)、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聚焦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举办了“个人养老金制度与实践国际研讨会”。与会人士表示, 发展以个人账户为基础的第三支柱,有望改善当前第一、第二支柱负担较重的现状,个人养老金账户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吸引个人自愿参与,并可根据个人需要灵活 配置资产。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可以带来一笔不菲的长期资金。据业内人士统计,每年相关新增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这意味着到2020年,规模可达万亿 元。
根据海外经验,公募基金具有信息披露透明、投资灵活的特点,是第三支柱的主要投向,在海外第三支柱的资产配置中公募占比近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 李超表示,基金业要充分发挥运作透明、专业规范的制度优势,率先探索与个人账户相匹配的养老金产品和投资运营机制。据悉,目前多家公募基金机构正摩拳擦 掌,为即将到来的万亿元“蛋糕”进行产品设计和团队准备。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账户亟待建立
目前我国养老金体系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金制度,保障社会成员退休后基本生活,第二支柱是由企业和职工自愿建立的职业养老 金制度,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目前仅有部分有实力的企业才能够运作,但是第一、第二支柱目前负担重重。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账户计划,通过税收优惠鼓 励个人自愿参加,并可个性化地选择不同投资工具。参与此次研讨会的嘉宾普遍认为,从现实需要看,第三支柱亟待发展。
李超表示,从我国情况看,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和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第一支柱养老金替代率和第二支柱的覆盖范围均有限。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历史形成的差异化政策复杂,这些因素使得作为“存量”的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难以独立支撑养老保障体系重担。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认为,在我国近乎单一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下,政府承受双重压力:一方面,退休者要求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另一方面,企 业不断要求降低费率。最近国务院刚刚做出了阶段性的降低养老保险费率的决定;同时,决定全国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只有在多层次上做出均衡发展,才 能提高整个体系的是可持续性。社会越发展,需求越多元化,基本养老保险不可能、不应当、不需要满足所有需求,超出基本层面的差异化需求,应当用市场方式来 满足。
李超认为,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养老储蓄账户,使个人账户按积累制独立运作,提高缴费激励和保障水平。具体来说,第三支 柱养老金制度应当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养老储蓄账户,允许个人自愿向该账户缴费;该账户在一定限额内享有税收优惠。个人账户编码、缴费、投资、提取、税 收等信息由全国统一的授权机构管理,账户运行和监管均依托该机构的信息实现,以降低税收成本和管理成本。向个人账户统一提供经认可的投资产品并实行低费 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所长、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国内企业年金运行已达12年,个人没有投资选择权,整个计划的收益率不合理,把年轻人和老年人绑在一架战车上,采取同样的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实际拉低了年轻人的潜在收益。
而第三支柱的特色是灵活度高,个人具有投资选择权。以美国为例,其第三支柱为“IRA”(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s)及其他个人补充养老计划。自建立以来IRA发展迅速,目前资金积累已经超越第一支柱“美国社会保障信托基金”、第二支柱“公共部门养老 金计划”以及“401k计划”。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 Global提供的数据,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IRA总资产达到7.3万亿美元,远超过401k计划4.5万亿美元的规模,成为美国最大的养老金计 划。
相比401k计划必须由雇主发起且建立程序繁杂,IRA的适用人群更广泛,建立更方便,在美国境内的金融机构,如 银行 、共同 基金公司、寿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都可以开立,只要个人具有一定的收入,都可以建立属于自身的IRA账户。
在投资选择上,IRA有很高的灵活性。相较于401k计划由受托人选择投资产品范围,在投资产品配置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其灵活性还体现在提取灵活且可以免税继承;当资金存续满足一定期限或参与人面临疾病等特殊情况时均可提取。
业内人士认为,发展以个人养老金账户为基础的第三支柱,不仅能帮助大众抵御通货膨胀并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机会,还有助于为资本市场带来利国利民的长期资金。
中国基金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洪磊表示,发展第三支柱不仅有形势的紧迫性,也存在现实的可行性。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壮大为第三支柱发展提供了成熟的市场体系和多层次、各类型风险偏好产品的丰富选择,第三支柱推出的条件已经成熟。
海外:近半第三支柱由公募管理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计划承担着为民养老、保值增值的任务,是一种远期投资,在收益稳定性、信息披露的公开透明上,都有严格要求。无论是海外 还是国内,公募基金都被认为是最佳的配置工具。从海外市场来看,公募基金已成为第三支柱的“主力”,在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三支柱的投向中公募基金 占比都近一半。
加拿大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宏利提供的数据显示,加拿大的第三支柱中,享受税收优惠的养老储蓄账户总资产达到1.12万亿加元,其中公募基金负责管理5840亿加元,占比达52%。在美国7.3万亿美元的IRA计划中,公募基金是IRA最主要的投向,占比达47%。
公募基金的灵活度高和透明度高,是其备受个人养老金计划青睐的原因。宏利亚洲大中华区养老金业务副总裁邱铠平介绍,公募基金有两大优势:一是灵 活度高,例如基金的申购赎回和转换非常便捷,能够根据市场快速调整投资组合。而其他配置工具则灵活度不足,例如 保险产品在退保时比较麻烦;二是公募基金透明度高,费用、投资组合等都清楚地披露给投资者,尤其适合第三支柱这种个人账户制度。相比之下,保险产品虽然也 有一定的信息披露,但是定价设计太专业,有的可能需要精算师才能计算清楚。对此, 华夏基金总经理汤晓东认为,公募基金类型多样,产品线丰富,能适应不同风险偏好的养老金计划参加者。上世纪90年代,为匹配退休账户参加者需求,目标日期 基金(Target-date funds)和生活方式基金问世,富达、先锋、普信等基金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产品线,结果大获成功。以目标日期基金为例,其市场规模从1996年不到10 亿美元发展到2015年末的7630亿美元,过去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近40%,其中来源于IRA和其他类型养老金的占比从36%提高至88%。
洪磊认为,个人养老资金入市要面对的风险主要有两种:一是系统性风险,如经济周期风险,这种风险可以“用时间换空间”,通过长期持有获取长期市场收益率;二是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基金的组合投资、分散投资的方式规避。
公募:积极储备人才和产品
在海外,养老金已经实现与公募基金的良性互动,公募基金为养老金账户实现了资产增值,提高养老保障能力。从美国的实践来看,包括IRA在内的市 场化运作的养老金过去30年里实现了6%左右的年均回报率。同时,养老金成为公募基金行业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面对我国数千亿元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市场,我 国的公募基金早已整装待发。目前我国拥有社保基金管理人牌照的机构18家,其中公募基金占16家;拥有企业年金管理人牌照的机构20家,其中公募基金占 11家。这些公募基金中,华夏、博时、工银瑞信、汇添富等已经在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落地做准备。
一是提前储备第三支柱人才和团队。目前养老金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300亿元的 博时基金总裁江向阳透露,已选调优秀投资经理组成年金投资部,专门负责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投资,最大限度提高养老金大类资产的配置能力,整体 增强养老金投资能力,为第三支柱积累和培育投资力量。
二是及早进行产品研发,为第三支柱积累基金产品。汤晓东认为,基金行业应结合“个人税优养老”的制度特点,充分利用公募基金的产品线,同时应在 吸取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符合国内资本市场特点的养老型公募基金产品,比如目标日期基金等,为参加者提供匹配生命周期特征的省心产品。江向阳表示,个 人养老储蓄账户的投资资产配置具有自身独特的产品需求,博时基金,一方面,从第二支柱养老金产品着手,加强适合养老基金投资需求的产品研究与开发,近日将 推出行业首款FOF型养老金产品和量化对冲型养老金产品;另一方面,对公募基金产品线进行创新研发,为个人养老储蓄账户提供优质的底层资产配置池。
三是参与顶层设计。江向阳认为,个人养老账户的制度构建应同现行基本养老制度及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相衔接;同时,其税收优惠形式、管理运营 模式与金融投资方式等,必须同现有的社会制度与资本市场发展情况相适应。公募基金行业作为我国资产管理的生力军及养老金市场化管理的重要实践者,应发挥自 身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优势,积极参与到顶层设计中。
在投资者教育方面,基金公司同样不遗余力。汤晓东表示,“个人税优养老”账户根本目的是养老,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期资金,能够承受一定波动以获取 合理收益,这是与短期理财型基金的显著区别之一。基金公司在做好投资者服务工作的同时,要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注重引导投资者树立对养老 金的长期投资理念。
据悉,我国最大的基金公司、擅长在2C端(个人端)提供理财服务的 天弘基金,近期在提倡打造中国版个人退休账户。该公司将利用在养老金融领域方面的深刻理解,力争在国家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的政策窗口期,利用产品开发 设计能力和海量客户服务能力,积极开拓个人养老金市场。天弘基金倡议,在国内尚无个人退休账户制度的当下,民众尽早培养投资养老意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 然,不妨DIY自己的“个人退休账户”。虽然无法享受IRA的税收延递,也不失为布局养老投资的理性之选。
汤晓东介绍,2014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总数为1.827亿人,年平均工资为56360元,折合每月工资为4697元,远超过目前每月 3500元的个税起征点。如果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总数中的四分之一参加个人税延养老,按照每月税收递延优惠500元估算,每年个人税延养老新增规模将达到 2000亿元。按此计算,到2020年,规模可达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