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8日记者发稿时,共有29省(区市)通过政府工作报告或由统计部门公布了当地2015年居民收入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十名分别为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东、天津、福建、山东、辽宁、内蒙古,与2014年的前十名保持一致。在 经济增长率6.9%的情况下,21省(区市)的城镇居民收入保持了8%(含8%)以上的增速,18省(区市)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保持了9%以上(含9%)的增速。
京沪城镇居民人均收入8000美元
2015年,上海与北京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2962元(约合8055.5美元)和52859元(约合8039.8美元),而 2014年两地数字为47710元和43910元——差距从3800元缩小至103元。京沪两个特大城市首次迈上"8000美元"级台阶。尽管如此,京、 沪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巨大差距。
观察长三角的其他主要省份,排名全国第三的浙江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714元,正逼近2014年北京的水平(43910元);排名全 国第四的江苏37173元,与第三名浙江仍有6541元的不小差距,但增速十分瞩目,达到9.5%——这一增速在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中名列前茅。
从珠三角省份看,经济大省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57元)排名全国第五,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360元)排名全国第七,城乡间的差距较为明显。
12省份城镇居民收入"跑赢"GDP
在已公布2015年收入指标的省份中,有12省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跑赢"了当地GDP增速;山东持平,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均为8%;但仍有12省份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速未"跑赢"当地的GDP增速。
这一情况,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吻合——2015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与6.9%的GDP增速相比,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跑赢"了GDP。
值得关注的是,在部分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省份,居民收入仍保持了较快增长。2014年辽宁省的GDP增速为5.8%,2015年放缓至3%,但 2015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速均高于当地GDP增速,达5.6%和6.3%。此外,同样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山西省,2015年GDP增 速仅实现了3.1%的增长,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速均达7.3%。
15年来最低
从已公布的数据看,2015年,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均超过1.5万元。大部分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其中,天津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为各省份最低。
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趋势也较为明显:2015年,重庆、云南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幅均超过城镇居民两个百分点或以上。湖北的城乡居民 人均收入比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为2.75,2011年为2.66,2013年为2.58,2015年进一步降至2.28。云南省的城乡居民人均收 入比从2014年的3.26,缩小到2015年的2.94。
从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基尼系数看,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这是继2008年的0.491之后的第7年下降,也是近15年来最低点。尽管如此,超过0.4警戒线的基尼系数仍要引起高度关注。
2015年各地收入数据可以看出,城乡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仍然明显。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超过2万元的分别是:上海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约2.98万元,北京约3.2万元,浙江约2.26万元,江苏约2.1万元,广东约2.1万元。
从地区收入差距看,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上海52962元,为甘肃23000元的2倍多。再看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上海为23205元,为甘肃6900元的3倍多。如何建立城乡居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缩小收入差距需要进一步努力。
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从发展阶段上分析,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发展阶段。2014年,我国已有8省区市迈入"人均GDP1万美元"行列,分别是北京、上海、浙江、天津、江苏、内蒙古、广东、福建。从全国平均水平看,2014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7000美元。
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包括日本和韩国。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花了大约12年时间,韩国用了8年。而一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则表现为收入增长困难、贫富分化加剧、产业升级艰难。
"十三五"开局之年,随着"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落实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将迈出新步伐,这将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供不竭动力源泉,这也将为2020年实现两个"翻番"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