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砸12亿树品牌 二手车电商进入“烧钱大战

   2015-09-26 24
核心提示:新车销售市场的趋冷以及互联网+概念的热炒,正在给国内二手车市场带来发展浪潮。日前,赶集好车正式宣布更名为瓜子二手车直卖网

新车销售市场的趋冷以及“互联网+”概念的热炒,正在给国内二手车市场带来发展浪潮。

日前,“赶集好车”正式宣布更名为“瓜子二手车直卖网”,并计划在未来一年里,在该项业务上投入10亿元人民币,用于市场扩张。

事实上,诸如优信二手车、人人车、车猫网等新型二手车电子交易平台,都在近期做了一系列品牌宣传推广,并推出了具有各自价值的服务优势,这一市场的品牌和服务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一直以来,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尚不完善的行业准则,是国内二手车市发展的纠葛点。在业内看来,现阶段,诸多二手车电商平台通过大量的资金投放,能推动这一行业得到迅速发展,不过只有在企业优胜劣汰后,行业才能真正进入到成熟发展期。

改名“重启”

“目前,围绕汽车及车后服务的O2O项目很多,C2C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于手握交易两端用户,在完成二手车交易后,汽车后服务市场的衔接会非常的 自然精准,通过一次交易,为用户提供终身的汽车金融、保险、保养等汽车后服务。而‘瓜子二手车’正是以交易为核心,同时衔接汽车后市场的主流服务内容的平 台。” 赶集网创始人、58赶集联席CEO杨浩涌表示。

据悉,“瓜子二手车”将最早于今年年底完成分拆,成为58赶集旗下主营二手车业务的独立公司。目前,瓜子二手车已覆盖全国40个城市,交易额累 计超过10亿元,9月预计交易额达4亿元。有消息称,筹划“改名”一事花费了杨浩涌团队近一年的时间和精力。而将二手车业务分拆并独立,则更有利于58赶 集日后整体上市。

对于当前国内二手车市场的发展,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沈进军表示,二手车的发展有两个点很重要:一个是给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售后服务,经营主体 一定要把消费者放在首要位置,千万不要把新车消费者和二手车消费者区别开,认为二手车消费者不需要服务;另外一个就是需要向广大用户做大量的推广和宣传, 让消费者能看到平台的服务优势和价格优势。

正是意识到这两点,近期很多新型二手车电商平台已经加强品牌和服务体系布局。其中包括优信二手车共邀请了11位热门明星代言、联手微众银行提供 贷款服务;人人车大发融资红包、推出14天无理由退车等,都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而平安好车、大搜车等,也都采取了不同的优惠模式。

对此,杨浩涌透露,二手车领域已经进入市场爆发期,现阶段“瓜子二手车”将采取进攻性市场策略,通过线上轰炸式的广告投放和线下地毯式布局扩大 城市覆盖量,达到线上导流、线下快速承接的效果。而为了配合新品牌上线,“瓜子二手车”已投入超过2亿元用于推广,接下来的一年内,其还将在市场推广上投 入约10亿元。

抢占“蛋糕”

自2014年开始,国内二手车市场在互联网科技的推动下,已经成为投资领域较为看重的项目,市场交易量也随之呈现大幅增长。

据悉,2014年我国二手车交易量已达605.29万辆,而按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测,2015年我国二手车交易量有望突破1000万辆,并在5年后实现市场规模翻倍,即2020年达到2000万辆,交易额破万亿元。

“我相信今年达到1000万辆(交易量),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另外,未来国内实现二手车和新车销售量比例持平,甚至达到新车销售量的2倍、3倍,我觉得都是可以实现的。”沈进军对于国内二手车市场的未来发展,十分看好。

从2014年开始到目前为止,二手车市场披露的总投资额已超出12亿美元。基于此,围绕汽车及后市场服务的创新项目、O2O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 现。而且很多项目也通过自身优势,获得了大型投资机构甚至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投资,这也使得二手车电商平台的竞争开始进入“烧钱大战”,补 贴、优惠、优质服务成为随处可见的吸引消费者的方式。

对此,杨浩涌表示:“二手车将会成为出行领域的另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市场。我们的目标是,瓜子二手车直卖网到2015年底将覆盖全国60个城市,并占领二手车C2C交易线上 80%份额。透过交易,汽车金融、保险以及其他车后服务将会成为瓜子的主要盈利业务。”

资本推动市场快速发展,而市场的逐渐成熟也使得资本再次涌入。有行业人士认为,当前的国内二手车交易缺乏的就是汽车质量检测的保障、消费观念的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建立,在二手车市场接下来加速竞争的阶段,很多问题或许将通过“倒逼”方式获得解决。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A8资讯
  • xna8wbw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A8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08126561号  |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