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26日,除山西、西藏、吉林、黑龙江外,其余27省份均已公布当地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其中,24个省份上半年GDP增速均较一 季度有所回升。重庆、贵州分别以11%和10.7%的增速继续位居前两位,天津入围三甲;从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出现趋稳向好迹象,其中又以东部地区最 为明显。全国来看,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9元,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54元,增长8.3%,上海、浙江、北京等 12个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2014年上半年,14个经济大省经济增速均未达到预期目标。如果与去年上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经济大省的目标完成度明显更好。这表明各地对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和规律,把握更加准确。
在全球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这是一张亮点频现的成绩单,这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些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政策措施。中国国际经济 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向光明网记者表示,从各省的表现来看,“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三大战略的实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而三大战略对未来经济的支撑作用正日趋显著。那么,新常态下,各地增长方式在发生哪些变化?未来会有哪些发展和突破呢?
亮点一:调结构带动GDP增速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重庆今年目标增速10%,上半年GDP增速11%,居全国第一。徐洪才分析认为,重庆之所以是表现最好得益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调整产业结构是重庆做强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主要包括优化存量和培育增量。通过“6+1”支柱产业体系的构建,由过去汽摩产业“一枝独秀”演变 成电子、汽车“双轮驱动”、其它产业多点支撑的格局,而目前重庆已在培育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新的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医药、环 保、智能化等领域。
从数据上看,重庆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99亿元,增长17.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7.6%,保持 快速增长; 电子信息和汽车成为重庆工业集群发展的两大典型。2014年重庆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并已形成“1+10+1000”格局的汽车产业集群。
重庆保持这个增速势头不是短期行为,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徐洪才表示,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并形成规模效益,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 上升,在整体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抵抗风险的能力得到充分表现。“在这一点上,重庆的表现可圈可点”。主动适应并引领新常态、通过优化经济结构、转换 增长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稳步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平稳较快发展。
此外,从重庆上半年表现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居全国前列;外贸出口保持18%的增长,增 速居全国前列,进出口总额保持中西部第1位;徐洪才分析认为,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大量的出口拉动了重庆经济的回升。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把握宏观战 略机遇更好的发展经济,重庆的经验是非常好的,值得各省思考。
亮点二:第三产业成西部崛起新动力
上半年成绩单的第二个亮点是,西部城市诸如云南、贵州、甘肃总体的增长速度快于东部沿海地区。徐洪才分析认为,这和西部城市本身的基数小有关,更重要的是,数字说明西部地区城镇化、工业化在加快推进。
其实,除东部省份外,第三产业的崛起也成为西部省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疆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在今年上半年首次超过50%,从而取代第二产业,成为上半年新疆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从经济结构来看,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沿海五省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稳步换挡。 五省市第三产业增速均超全国平均水平(8.4%),产业结构优化态势突出,其中浙江(11.4%)增长最快。徐洪才分析认为,这和浙江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 有关。“过剩的产能转移到中部地区,浙江可以清资产轻装上阵迎接互联网+的新机遇”。
浙江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增长贡献率大幅提高,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64.9%,同比提高12.1个百分点。同时,工业内部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9%。
作为一个民营经济的大省,浙江民企是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而上半年浙江民企同比增长近两成,在这组数据背后,“互联网+”正在民营企业的经营方式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近年来浙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以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经济为代表的产业,取得明显成效。这些新经济引导的新兴上升力 量的快速增长,弥补了以产能过剩的传统制造业和重化工业主导的下行压力。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这种新经济形态下,经济发展的动力,正从要素驱动、投 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人力资本或技术知识将走向历史前台,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亮点三:长江经济带表现抢眼
在上半年的成绩单中,长江中下游地区,诸如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等长江经济带成绩表现抢眼。徐洪才分析认为,这是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制造业过剩产能向中部地区转移的直接结果。更重要的是,“长江经济带”大战略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具有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在区 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目标是到2022年成为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提升,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对我国经 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作用日益突出。
安徽是去年全年经济增长9.2%,增速在经济大省中排名第4,今年上半年增长8.6%,排名跃居并列第2。上半年,安徽服务业比重由去年同期的 33.8%提高到35.4%。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由去年同期的34.5%、34%提高到36.4%和35.5%。
而湖北和湖南去年双双实现较高增长,分别增长9.7%和9.5%,增速排名经济大省中的第2位和第3位。今年上半年两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分别增长8.7%和8.5%,增速在经济大省中的排名分别是第1位和并列第4位。
亮点四:自贸区优势逐渐显现
上半年,天津市生产总值7884.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4%,增速入围前三甲。其中明显特征是:二、三产业增速较快,新兴产业发展快于 传统产业。徐洪才指出,这主要得益于环渤海地区天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提速,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取得进展。上半年,北京、河北企业 在津投资972.19亿元,占天津实际利用内资的43.7%。
此外,徐洪才表示,自贸区为天津面向全球的对外开放迎来契机。自贸区是一个开放的高地,激发了很多企业的热情。上半年,天津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 7266家。1-5月,工业小巨人企业产值增长7.9%,利润总额19.7%,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分别为47.2%和46.1%。同
值得注意的是,东北地区是今年全国经济增速最慢的一个板块,目前仅有辽宁公布上半年GDP数据,2.6%的增速在已公布数据的26省中排名垫底。不过,这一增速仍较一季度的1.9%有所回升。
前期政策对头,未来向好可期
徐洪才认为,东北的制造业有着雄厚的基础,基于过去的经验反而成了今后发展的桎梏。机制僵化、技术滞后、整个产业重型化是东北区域经济所面临的痛点,下一步,必须靠国企改革和创新来重新调整产业布局。
不难看出,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接续,正在成为各省份共同面对的问题,能否更快、更好地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将直接且持续地影响各地在经济大省中的位次,从而影响未来中国经济格局。反过来讲,GDP增速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产业接续顺畅程度、完成程度的直接反映。
徐洪才表示,各省之所以取得不错的成绩,这和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有关。“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三大战略的实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拉动产业转移重新布局上至关重要。
前期政策对头,未来向好可期。下半年,随着七大工程包、六大领域消费工程等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逐步落实,将涌现更多的好成绩。徐洪才表示,基础 设施的建设助力各省实现互联互通。物流成本的下降、简政放权下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减小都将使微观主题的活力被激发出来,同时区域经济之间的一亩三分地将被彻 底打破最终形成统一市场,这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市场活力。(光明网记者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