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将拆分 剥离267亿美元资产

   2015-04-26 18
核心提示: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的拟拆分计划已经近在眼前。5月6日,全体股东将就必和必拓的拟拆分计划进行投票,届时,如果获得多数票支持,必

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的拟拆分计划已经近在眼前。

5月6日,全体股东将就必和必拓的拟拆分计划进行投票,届时,如果获得多数票支持,必和必拓旗下的铝、(部分)动力煤、(部分)镍、锰和银资产将转入一家新的独立的全球矿业和金属公司South32。必和必拓全球市场营销总裁白伟诚(Arnoud Balhuizen)告诉经济观察报,如果顺利,新公司成立的节点很可能在5月22日前后。

非核心资产剥离后,新成立的South32公司主要资产将包括西澳州沃斯利氧化铝厂,南非、巴西和莫桑比克的铝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伊拉瓦拉和南非的煤矿,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锰矿,哥伦比亚的塞罗马托索镍矿,以及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坎宁顿银、铅和锌矿。

这次拆分涉及的主要资产,大部分来自2001年必和必拓收购的英国比利登(Billiton)公司的业务。必和必拓的拟拆分计划中,South32将拥有267亿美元总资产,这部分资产为必和必拓2014财年(截至2014年6月30日)利润贡献了2.17亿美元,为必和必拓2014年下半年税后净利润贡献了7.38亿美元,与此同时,它还将从必和必拓继承6.74亿美元的债务。

拆分完成后,必和必拓的核心资产将是分布在三大洲8个国家的19处资产,包括石油、铜、铁矿石、煤和钾肥。

在一些市场人士眼中,这一举动意味着矿业巨头必和必拓进入了另一个时代:随着大宗商品热潮的结束,矿业巨头们也将由扩张转向收缩。

战略精简

这一次的拟拆分计划早在必和必拓CEO安德鲁·麦安哲(Andrew Mackenzie)上任之初,就开始酝酿。2013年5月,麦安哲接替高瑞斯(Marius Kloppers)成为必和必拓全球CEO。上任伊始,麦安哲仔细研究了必和必拓的资产组合,并意识到未来几年大宗商品的供求将更加平衡,因此价格将可能下跌,这意味着必和必拓需要更好地专注于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量并降低成本。对应此计划,必和必拓的资产组合显得相当复杂,麦安哲决定战略收缩。

2015上半财年,必和必拓因效率提升带来的收益增速超出预期目标,达到24亿美元。根据麦安哲的计划,2015财年,必和必拓的新增投资只有126亿美元,而2016年这一数字将缩减到108亿美元。而对于必和必拓倾向于继续发展的项目,其收益率目标是超过20%。

目前,必和必拓在六大洲13个国家里有41处资产。其中核心资产有19处,分布在三个大洲的8个国家。这些核心资产包括石油、铜、铁矿石、煤和钾肥,构成了2014财年必和必拓96%的利润来源。

战略收缩的第一步,是剥离非核心资产。这次拆分涉及的主要资产,大部分来自2001年必和必拓收购的英国比利登(Billiton)公司的业务。

如果能在5月6日澳大利亚珀斯和英国伦敦的股东大会上得到批准,那么,必和必拓股东根据其所持股份可以获得同等数量的South32股票。South32的股票预计将分别于5月18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股票交易所(JSE)、5月26日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LSE)、6月2日在澳洲证券交易所(ASX)上市交易,新公司计划从今年12月31日起每半年将最低40%的主营利润作为股息,分配给股东。

在必和必拓的管理层看来,这一拆分计划给必和必拓和South32都将带来收益。

对必和必拓来说,在当前的环境下出售矿业资产非常困难。如果希望卖掉部分资产,可能需要5至7年。而现在,只需要一笔交易,就可以把必和必拓拆分成两个公司。

通过这次拆分,对South32来说也有很多好处。South32将会在澳大利亚坎宁顿、南非、澳大利亚和很多市场拥有行业里最好的资产。这些资产在South32都是优质资产,但在必和必拓旗下却缺乏重视。

据白伟诚介绍,必和必拓每年的资本预算会投入利润最高、回报最好的部门,铁矿石、石油和铜往往赢得了更多的资本投入,而一些不错的锰、铝项目,在行业内都是很好的项目,但在必和必拓却拿不到投资。所以,必和必拓在“瘦身”之后将专注于核心资产,以期获得更快的增长,而South32也将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投资。

“就像你有五个孩子,四个比较大的孩子得到了家长全部的关注,而最小的孩子却被忽略了。如果给最小的孩子更多空间,那么他会更好地成长。”白伟诚说。

拆分的想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一步步成型。一切都从必和必拓的战略目标开始:简化,并追求更高的生产率。“这并不是一天两天的决定,而是在战略目标之下的战略选择。在必和必拓内部我们并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白伟诚表示。

在一些市场人士眼中,这一举动意味着矿业巨头必和必拓进入了另一个时代:随着大宗商品热潮的结束,矿业巨头们也将由扩张转向收缩。

全球战略调整

拆分只是必和必拓全球战略调整的其中一步。

尽管白伟诚认为,这次拆分并不是出于大宗商品价格的考虑,而是由企业自身的生产和价值决定的,然而,矿业市场的变化却是有目共睹。这一点,作为矿业巨头的必和必拓在几年前就有所预见了。

必和必拓的判断是,铁矿石并不是稀缺资源,而且市场上会一直有需求,所以铁矿石生意的竞争力在于低成本。不过,出于对铁矿石市场长期的预判,过去十年必和必拓在西澳矿区的整体投资累计达到250亿美元之后,自2011年以来就没有在铁矿石业务上大幅新增投资,而是凭借现有和陆续投产的矿山、铁路和港口等生产设施,以及内部挖潜和整个供应链生产效率的提升来提高产量。由于必和必拓的铁矿石生产成本较低,所以尽管铁矿石价格已经不及繁荣期的三分之一,必和必拓的利润却依然有增无减。

但并不是所有铁矿石生产商都是如此,全球第四大铁矿石生产商、澳大利亚的Fortescue metals Group(FMG)目前的日子并不好过。从2013年起,FMG就面临着破产的风险。不久前FMG还谴责几大铁矿石巨头,认为是后者不减产造成了铁矿石全球供给过剩、价格下跌,而铁矿石企业们应该减少供应来保持价格。“我们并没有减产的计划,相反,扩产的计划是几年前就制定好的,我们会继续执行,”白伟诚说,“这是最符合股东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决策。”

在过去两年里,国际三大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和FMG增加了2.34亿吨海运铁矿石供应,到2020年将再增加1.96亿吨。

与此同时,必和必拓的另一个判断是,全球对能源的需求还将继续增长。

电力和新能源的发展必然带来对铜的需求增加,必和必拓将对铜加大投入,投入甚至有可能会超过铁矿石。

麦安哲2014年年底在上海的媒体圆桌会上曾说过,中国从基建推动的经济发展向消费驱动的经济发展转型,对铜这种资源产品的需求会加大,未来铜的增长潜力巨大。而长期来看,鉴于铜矿品质下降,以及未来高品质可开发铜矿资源稀缺,都会使铜供应受限,因此,必和必拓希望增加对铜产品的未来投资。

油气是必和必拓另一个长期看好的领域。

根据必和必拓的判断,石油的需求增长一直很强劲,而供给方面会减少。由于资源的天然限制,正常情况下石油的供给量会每天减少40亿加仑,而新增的需求会达到每天10亿加仑。几年之内,市场需求和供给将会出现不匹配,尽管这一过程比较缓慢。由于供给过剩,2014年的油价出现了大幅波动,但长期而言,必和必拓对油气领域会加大投入。“在2015财年的前六个月,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的价格大幅下降,我们对油价的下跌做出了迅速反应,至本财年结束,公司运营的美国陆上钻井将减少40%。不过长期来看,我们对油气行业的机会非常乐观。”麦安哲在必和必拓2015财年半年报中表示。

重心仍在中国

白伟诚每年都会来中国拜访客户。自2013年5月担任必和必拓全球市场营销总裁以来,他来中国比以往更加频繁。而这一次,向来低调的他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在他看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在经历从大量投资、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主导的经济逐步转型为制造业主导的经济体,进而向消费、能源、白色家电、汽车和生活方式主导的经济转变。十年前,中国处于经济体发展的第一阶段,对铁矿石和煤的需求非常强劲,在当时,必和必拓的战略正契合了这一需求。未来十年,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领域对铁矿石和煤仍有需求,不过增长将放缓;而进入第二阶段的中国会对铜、石油有更多的需求,必和必拓也将随之调整在中国的战略。“我们相信,中国经济会成功地从当前工业和城镇化主导的、追求GDP增长的经济体,转型为消费和服务导向的经济。这是我们预测的一个核心判断。在此判断之下,中国对钢铁的需求增长放缓并不意外。”白伟诚说,“我们相信,中国在未来几十年还会增长,不过会以一种更加缓慢和可持续的方式。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对铁矿石和煤的需求将会放缓,而对铜、能源和石油的需求会增加。我们试图着眼于长期的供求趋势,因为短期的变化难以预测。现阶段的市场变化并不影响我们对长期经济展望的判断。”

不过,必和必拓期待的是,在中国市场,铜的销售会逐步超过铁矿石的销售。目前,必和必拓在中国的销售收入有三分之二来自铁矿石,六分之一来自铜。而必和必拓预期,中国对铜的需求增长速度会远远快于钢铁和铁矿石。

必和必拓CEO麦安哲曾公开表示,必和必拓在智利、秘鲁、南澳大利亚和北美的投资增长主要是为了满足世界对增长的需求,而这一增长的驱动力恰恰来自中国。与此同时,必和必拓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不断加大在中国的采购,并逐渐从简单的钢结构,扩大到铁路货车、堆取料机等一些核心设施和设备,来强化双方的联系,足见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对于铁矿石和煤,我们在关注印度、印尼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它们可能是未来的需求中心。尽管未来会有新的大宗商品需求中心,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仍将是必和必拓最大的客户。”白伟诚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A8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A8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08126561号  |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