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挑战国标底线 守住饮水安全阀门须抬高采购门槛

   2014-02-19 12
核心提示:此前有媒体披露,国内部分管材企业利用回收塑料生产供水管,引发了舆论对饮用水被二次污染的高度关注。安徽主流管材企业国通管业
此前有媒体披露,国内部分管材企业利用回收塑料生产供水管,引发了舆论对饮用水被二次污染的高度关注。安徽主流管材企业国通管业一名高管近日在接受中 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管材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无序,导致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成为行业“潜规则”。而采购门槛过低、监管不力,也为劣质供水管大开方便之 门。

“潜规则”挑战国标底线

根据有关媒体报道,部分自来水管或是用医用回收塑料制成,饮用水二次污染的场景让人触目惊心。国通管业这位高管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大批量的“问题”管材已经敲响饮用水安全的警钟,供水管的国家标准也在受到行业“潜规则”的挑战。

最近,有关机构分别选取了市场上知名品牌、中等品牌和小品牌共计7家公司19个批次的产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有16个批次的产品强度尚达不到国家标准,而品牌厂家的管重甚至超出劣质管材30%。

而中国证券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2013年安徽省PE给水管材用量约4万吨,其中农村饮水PE给水管材用量4.93亿元,约2.7万吨。去年,安徽 省水利厅安排专项资金,针对农村饮水用PE给水管材进行了飞行检查,水利局、监理方、施工方、检测单位、管材企业现场见证取样。在29家中标管材企业中, 其中10家企业管材检测不合格,存在质量问题。不过,记者还不清楚上述管材是哪些指标不过关。

国通管业销售部一位经理告诉记者,“安徽严查水管质量打破行业"潜规则",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国通管业作为国有企业,对供水管质量与安全高度重视,在安徽市场采购中标的比重年年递增。国通管业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采购门槛须抬高

一位行业知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管材行业超出国家标准底线的竞争带来的必然是质量安全后患无穷。抬高采购门槛,细化招标说明,从源头拧紧供水管的安全“阀门”,已是当务之急。

国通管业销售经理告诉记者,按照现行原材料价格12400元/吨测算,品牌PE给水管现款提货基本销售价为16000-16500元/吨。但私营小厂的 管材现款提货价只有11000-13500元/吨。这3000元-5000元差价的背后就是质量“打折”。大型管材企业受上游原料价格限制,生产成本固 定,价格偏高。掺假企业使用回收原料,生产成本大幅缩减,相对于大型企业拥有更强的价格优势。面对掺假企业在投标过程中打出的“价格战”,品牌企业很难胜 出。

行业专家告诉记者,供水管材在政府的公开采购过程中,一般采用最低价中标原则,对水管原材料供应商、卫生安全许可、产品检测标 准、管材壁厚及重量并没有详细明确的界定。过于简单的招标方式为劣质水管的进入打开了方便之门。而相当数量工程项目中,业主方往往将工程打包,由施工单位 直接采购。施工单位追求利益最大化,直接导致价格低廉的劣质管材进入自来水网。安徽省采用的是合理低价中标原则,这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劣质管材的流入。

目前对于供水管采购的门槛普遍设定过低,以某省为例,进入农村饮用水管采购目录的企业就有80多家,注册资本有几百万元,也有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这也客观加剧了行业的无序竞争。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A8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A8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08126561号  |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