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亚和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落地,未来十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已经出台。
其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部分,已经将“发展普惠金融”列入金融改革清单,成为金改目标和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惠金融是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近年来大力推行的一种理念,是指一个能有效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鉴于大中型企业和富裕人群已经拥有了金融服务的机会,建立普惠型金融的主要任务就是让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广大低收入群体获得金融服务。
而“发展普惠金融”亦是改革开放35年来,首次出现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这表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率先倡导并实施的普惠金融已经由企业行为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指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两个重要性:一是金融稳定方面的系统重要性;二是促进包容性增长方面的服务重要性。
然而,从各国实践看,普惠金融体系的主力仍然是具有“草根”性质的社区性小型金融组织,如社区银行、信用合作社、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由于风险较大、成本较高、回报率较低,商业银行所占普惠金融的份额并不大。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的《2014中国普惠金融实践报告》指出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将迎来历史性机遇,一大批新兴普惠金融机构即将应运而生。中国金融业迫切需要从高高在上的金融资源垄断者主动转变角色定位,尽快回归到为企业和居民提供量身定做的普惠金融这一新角色中来。
如今,在农村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超过90%的中国,“普惠金融”得到了怎样的实践与推广?以邮储银行为首的中国商业银行又是怎样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小额贷款金融服务模式,并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生根发芽?
小微贷款累放超过1.8万亿元
“邮储银行通过成立6年来的积极实践,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大型零售商业银行在开展普惠性金融业务,和追求商业可持续之间平衡的特色发展之路。”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表示。
邮储银行的市场调研结果表明,小微企业贷款市场潜力巨大,但针对小微企业行而有效的金融产品供给相对不足,尤其是对绝大多数分布在县域的小微企业的服务更是缺乏。而这些遍布在各个行业、各个地区的小微企业客户分布分散、风险也相对分散,与邮储银行的机构、人员能力匹配性较好。
早在创立之初,邮储银行就将服务小微企业确定为长期发展战略,并着手小额贷款的研究和准备工作。据悉,他们深入调查了中国社科院按照尤努斯经验建立的小额信贷项目;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小额信贷专家等进行了密切的交流;并和世界上国有商业银行办理小额贷款业务的成功典范—印尼人民银行多次进行国际交流,深入学习其经验;还获得中德政府技术援助项目“小额信贷与零售银行业务”项目的支持,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
这些初期的调研、交流与合作,对邮储银行在小微企业的蓝海中掘取第一桶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邮储银行先后研发出小额贷款、个人商务贷款、小企业贷款等3大系列数十种服务小微企业的产品。
自2008年起,邮储银行通过开展“一行一品”工程,结合各地区域经济特点开发特色信贷产品。
2011年,邮储银行开始推行“一行一式”工程,小微贷款业务正在由以前的“点”式服务逐渐转变为“链式开发、面式推广”。
截至2013年11月底,邮储银行开办小微企业贷款的机构已覆盖全国所有二级分行和2000多个县市支行。
“不仅要再次报名参加邮储银行创富大赛,而且有信心在比赛中胜出,争取得到更多融资支持!”2013年6月18日,邮储银行举办新闻发布会,启动“创富先锋—201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创富大赛”,2011年邮储银行创富大赛获奖选手、北京平谷区大桃种植户张书兰获悉后表示。
创富大赛活动是邮储银行为探索助力小微企业的新模式,为广大小微企业增添解决融资难题而自2010年起启动。
邮储银行行长吕家进表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创富梦”是“中国梦”最重要的内涵之一,支持百姓实现“创富梦”是邮储银行积极响应发展普惠金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实践,是认真落实“中国梦”的有力举措。
邮储银行创富大赛吸引了数十万人咨询、报名。在2010-2012年举办创富大赛期间,邮储银行累计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约达4700亿元。目前,2013年邮储银行创富大赛正在有序进行之中。
2012年以来,邮储银行立足“三群”、“三链”,即产业集群、商业集群、总部集群;产业链、供应链和销售链,采取以点带面、连片推进的整体思路,陆续启动城市分行信贷商业模式开发、小企业供应链开发、商圈综合开发、综合金融服务开发、商业特许经营企业开发等多项经营模式升级工作,有力支撑了小微企业成长。
截至2013年11月底,邮储银行已经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500多万笔、金额达1.8万亿元,成为服务“三农”、社区和小微企业的重要力量。
“第二个五年,我们还要继续提升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创新产品和服务,力争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应商。”吕家进说。
扎根县域金融服务“三农”
吕家进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就是要“让农民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金融服务便利”。
在这方面,邮储银行做了积极的探索,正在向“存款不出村、贷款送上门、理财送下乡、资金通天下、服务全天候”的目标迈进。
为解决交通不便、金融服务缺失的农村地区的“取款难”问题,邮储银行通过在乡(镇)和行政村的商户服务点布放受理终端,向持有银行卡的农民提供小额取款和余额查询的助农取款服务。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郑坑乡农民赵大爷,以前为领取养老金,要去十几公里外县城里的银行,来回车费就得花35元钱。自从邮储银行推出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以来,赵大爷再也不必长途跋涉,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小卖部里的“邮储银行助农取款服务点”就能领取养老金,不到一分钟就能将取款手续办理完毕。
截至2013年11月底,邮储银行已建设助农取款服务点超过10万个,今年前11个月累计交易笔数近540万笔、累计交易金额达12.5亿元。
针对过去农村支付服务潜力挖掘不深、服务种类单一的问题,邮储银行还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和农村客户需求,依托自身支付结算网络优势,推出了代收电费、水费等,代发家电下乡补贴、种粮补贴等众多惠农代收代付服务。截至2013年11月底,邮储银行全国服务“三农”代收付业务累计办理超过9亿笔,金额超过1400亿元。
“新农保”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邮储银行“新农保”业务开办以来,截至2013年11月底,邮储银行累计代缴保费笔数9500多万笔、代缴金额270多亿元;累计代发保费笔数近6亿笔、代发金额近590亿元。
为有效解决农民工打工返乡携带大量现金的资金安全问题,邮储银行积极开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农民工在打工地用我国任一银行发放的银联卡(信用卡除外)存入现金后,都能以较低手续费在家乡的邮储银行网点就近提取现金。截至2013年11月底,邮储银行累计实现农民工银行卡交易1500多万笔,交易金额超过190亿元。
而在提升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水平方面,邮储银行推出了农村手机支付业务。客户通过手机就能轻松查看三农资讯,办理查询、转账汇款、便民缴费、助农取款、农资结算等交易。农村手机支付业务摆脱了传统手机支付产品必须依托手机上网功能的束缚,弥补了偏远地区固话线路覆盖不足的缺口。截至2013年11月底,邮储银行共发展农村手机支付用户约1.5万户,交易笔数近30万笔,交易金额近6亿元。
为满足日益多元化的“三农”融资需求而生,邮储银行推出囊括“粮农宝”粮食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烟农小额贷款、农房建设贷款、农场职工小额贷款、农机购置补贴贷款等一批创新服务“三农”的贷款产品。
自2009年起,邮储银行将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培养工作作为人才发展战略,率先选拔任期届满的大学生村官,既解决了大学生村官的再就业选择,又发挥了这些人才熟悉农村情况、了解农民金融需求的优势,打通了卸任大学生村官服务“三农”新通道。截至2013年11月底,邮储银行累计招聘大学生“村官”3200多人,遍布全国20余家分行,成为全国最早、最多招聘大学生“村官”的金融企业之一。
此外,邮储银行还通过广泛开展送贷下乡、建立“三农”服务站、建设信用村镇等活动,加大在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知识宣传力度,协助完善农村征信、评估体系,建立正向激励和惩戒机制,推动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完善流程银行管理体系
由于普惠金融业务,风险较大、成本较高、回报率较低,如何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至今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邮储银行却在发展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邮储银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公司治理结构日趋完善,规模迅速壮大,存款额从成立之初的1.3万亿元跃升至5万亿元;信贷类资产业务从零起步,目前余额已突破1.4万亿元;银行净利润也从2007年的6.5亿元跃升至2012年的284亿元,5年增长了约44倍。
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曹凤岐表示,推进银行转型首先必须对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实施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是对原有的已经固化的一个流程、一个制度,一个模式进行改造。
有专家认为,在践行普惠金融过程中,面临着客户数量众多、交易数量巨大、单笔交易金额小、网点数量众多、操作风险控制难度大等实际情况,必须不断地进行业务流程优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邮储银行将这视为关键。吕家进介绍,邮储银行将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细化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规模化流水线作业模式,提升营运效率,并降低成本;其次,通过专业化的业务流程加强风险控制;最后,减少和剥离网点操作性事务,促进网点转型,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吕家进表示,邮储银行的转型重点之一就是打造流程银行,建立业务流程规范的现代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对前中后台实行严格的分离,为此今年自上而下进行了非常大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使前台更加专业,形成综合金融服务;后台更加集中,更有效率;前中后台相互制衡。
中国银监会监管四部主任沈晓明对邮储银行的发展寄予厚望,他指出作为中国普惠金融的先行者,邮储银行要积极探索解决各类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问题,同时加大普惠金融产品、市场、机构、流程、系统、制度等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和商业可持续能力。
坚持商业化运作模式
与包括格莱珉模式在内的各类国际实践不同的是,邮储小额贷款模式是在结合中国国情最终形成的,二者在产品设计、筛选技巧、偿还激励和监督模式等方面,都有着诸多的不同。邮储银行已经探索出了基于农村地区实际、立足邮储自身资源的小贷模式。
“邮储银行小贷模式”成功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吕家进介绍,该行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做好小额贷款,支持农户发展;二是创新经营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做好社区金融,改善社区居民金融服务;四是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五是建立控制风险的IT系统。”
国际小额信贷发展最初的两大目的是消除贫困和发展农业生产。与格莱珉银行侧重“直接扶贫”不同的是,邮储银行着力“支持创业和发展农业生产”,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创富带动致富”,也帮助很多人脱离了贫困。6年多来,邮储银行小额贷款累计放款1300多万笔、金额达8000多亿元,帮助大量农户、商户和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更是带动了大量就业。
邮储银行倡导“创造共享价值”理念,即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在为社会创造共享价值的基础上,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强调商业可持续运作的原则,但与格莱珉银行在操作模式上不完全相同。例如,格莱珉银行主要给妇女贷款,并将“脱贫率”等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而邮储银行则没有这些条件,而是致力于普惠金融服务。
对于未来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邮储银行内部已经形成一种共识,即小额贷款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项大事业,就是坚持商业化运作模式。只有实现了小额信贷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广泛覆盖,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才真正具备现实基础。
邮储银行在实践中发现,小贷业务的发展,还需要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村官、专家学者等各个群体的共同参与,共同组成一个小微金融发展的生态圈。
在国内外专家看来,中国扶贫事业发展到现阶段,最缺的已不是资金,关键是要改变扶贫机构和贫困人群的固有观念、机制和模式,帮助穷人一点点培育信用基础。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已经吹响了“发展普惠金融”的号角,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对于中国如何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吕家进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深化普惠金融体制改革;二是建立普惠金融的统计体系;三是健全普惠金融的风险补偿机制;四是制定差别化监管政策;五是优化普惠金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