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半月以来,货币市场利率稳步攀升。市场人士表示,多项因素共同导致近阶段货币市场流动性持续趋紧,实际上的资金紧张程度甚至超过市场利率表现,后市随着时点因素消退,加上市场担忧情绪在货币调控持续安抚下得到缓和,资金面有望在跨月后逐渐好转。
资金面紧张难掩
在熬过6月“钱荒”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一度持续改善,以质押式回购利率为代表的货币市场资金价格持续回落。17日,主流交易品种隔夜、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双双跌至6月以来最低水平,分别收报2.96%、3.61%。此后,资金利率开始掉头回升、持续上扬。26日,隔夜、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较上一交易日分别上行19BP、11BP至3.60%、4.41%,连续7个交易日上涨,较月内低点则分别反弹64BP、80BP。26日,跨月末及8月初准备金缴款日的14天回购利率大涨53BP,收报4.87%。
与4月和5月相比,近阶段回购利率涨幅不算大,与6月相比更堪称走势“稳健”。事实上,近期资金面形势显然超出资金利率表现。从市场成交情况看,当前除隔夜资金通常会在下午涌出,使部分机构轧账需求得到满足外,7天和14天等跨月品种明显供不应求,这也导致部分机构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更长期限资金品种。例如,1个月期限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已连续四个交易日维持在200亿元左右,为5月下旬以来高位水平。有市场人士称,由于在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等“线上交易”中融入困难,“线下”的同业存放、同业借款等也成为一些机构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跨月后有望好转
市场人士认为,近期资金面持续趋紧有多方面原因。首先,从历史经验看,受财政缴款、大行分红和月末考核等时点性因素影响,7月通常都是继6月之后的一个资金需求高峰期,资金利率会相应偏高。其次,6月外汇占款发生今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在人民币升值势头式微背景下,外部流动性对资金面的补充恐难以为继。第三,4月以来有关部门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限制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扩张能力,特别是在6月“钱荒”后,市场对资金面预期整体较悲观,银行主动降杠杆、强化流动性管理、增加备付意愿上升,令资金利率下行受限。
目前,随着月末临近,时点性因素对资金面冲击有望逐渐消退。下周公开市场将迎来850亿元到期资金,如央行继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将实现同等金额资金净投放,进一步缓和短期资金面。预计下周特别是跨月后,市场资金面有望逐渐出现好转。
就8月乃至未来一段时期资金面情况而言,目前多家机构均给出偏向乐观判断。一方面,尽管外汇占款可能继续增长乏力,但8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达2580亿元,有望与财政存款投放一起,有力抵消外汇占款不利影响。中金公司报告表示,在财政部推动支出加快的背景下,部分支出可能会提前到8月到11月,以往每年三季度财政存款一般增加1000亿至2000亿元,而今年可能是净减少3000亿至4000亿元。银行超储率在三季度的平均水平会超过2%,使货币市场利率回归到正常水平。
随着货币政策进一步明朗,市场情绪有望逐渐缓和,从而有利于资金面改善。国信证券报告指出,当前市场上的资金面悲观预期主要来自对货币政策取向的不确定性,从央行连续五周零操作、累计净投放2310亿元看,央行已在用实际行动向市场表明其回归中性的立场,这会反映到现实的市场交易中来。如下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到期850亿元的情况下仍按兵不动,将传递央行货币政策取向是维稳甚至略有放松的信号。这预示着,未来资金利率会有较大下行空间。